许多国家都有人在种咖啡、处理咖啡并贩售到合作社。
但合作社是什么?如何运作?以及农民如何在一起工作时,生产出可追溯来源的单品咖啡?
为了探讨这个问题,作者访谈了巴西 事实上,这边产出的咖啡甚至比越南全国的产量还高,而越南可是世界上排名产量前几名的国家,这样的产量非同小可。
本文让我们看合作社如何运作,以及如何适应精品咖啡的供应链运作模式。
什么是咖啡合作社?
如其名,咖啡合作社是由许多咖啡农组成的合作团体,以获得更好的资源,诸如更好的行销资源、做生意的机会、人员培训资源等。
所有加入合作社的成员都需要缴交社费,然后再用这笔钱投入当地社区,集资后的款项比单独使用会来得更有效益。此外,许多大型合作社都有全职员工,工作范围涵盖管理、行销、人事教育、研究等。
合作社给了农民什么?
让我们来看「提供生产资讯」对农民带来什么帮助。Andreia Nogueira Foresti已是合作社成员35年的时间,同时是巴西
他表示:「这个合作社的目的,是将会员的产品和服务推广到市场上,比我们自己来卖更有利的条件,他们也为我们提供服务。例如,合作社有一个团队组成的技术部门、农业部门,以及农产品保存团队。有一家银行为我们提供更好的信贷利率,让我们可以融资来种咖啡。在这里我们得到了全面的支持。」
事实上,合作社业务范围可能很广,包含但不受限于以下项目:
供应农民农药与肥料
提供农民技术支援
提供更低的银行信贷利率
收购并代销农民的产品
将农民与买家直接连结
协助取得认证
教育训练支援
商业建议与培训
不同的农园有不同需求
合作社可能会发现不同的农民会员有不一样的生产模式,而合作社必须将这个部分纳入对农民的规划中。
José Marcos说:「合作社希望能共跟农民贴身做事,了解他们的期望。我们透过研究将他们从小规模,一路做到中、到大规模。每个人都很重要但却有不同的需求,所以我们试着去迎合每种需求。」
「大型生产者可能需要30万美金的采收机器,而小型生产者可能只需要300美金的
「然而不仅是规模大小这么简单而已,生产者可能因为农园气候而有不同需求。农民会需要针对咖啡采收与管理做一系列的教育训练,或是对农民的子女进行教育。而这些需求非常多又非常不同。」
为什么不独立作业就好?
当然咖啡生产者未必要加入合作社,他们也可以独立作业,独自跟贸易商、出口商洽谈,独自进行认证等。然而这当中有许多作业流程,从销售、中介商、与买家直接贸易等。那么,农民有什么要顾虑的细节?
首先,不是所有生产者都有能力与资源来独立作业,较小规模的农民可能产量不足以跟出口商或烘豆师直接对接,导致他们被迫将精品等级的咖啡销售到期货市场。可能还缺乏行销与社群宣传的资源,更不用说花时间跟潜在顾客洽谈生意、或是到国外参加咖啡展了。
另一方面,生产者可能希望跟其他农民有特色上的区隔,或发展一套直接贸易的合作关系,特别需要留意的是,每个合作社对于这部分的处理能力也有差距。以本文访谈的Minasul合作社来说,他们会连结生产者与优质烘豆商,这样他们就可以进行直接贸易并用很好的技术呈现咖啡。这样的方式可以让咖啡的可追溯性被保留。然而较小规模的合作社,农民所产出的咖啡可能一起被处理并被贩售,这样的合作社注重的就是群体而非个人需求。
另一个要注意的是边际效应,前面提到合作社是非营利组织,关注的农民个人,重视生产者的发展,这代表如果合作社要运转的好,根本还是要回到农民做得好这件事上。
这也是为什么合作社常销售肥料给农民,让他们降低成本,并提供低利率信贷等。合作社也大可以将农产品大量收购并卖出,但这样农民只会陷入还债而非获利的处境。
然而其他的组织,可能还有股东这样的利害关系人去分润。由于独立作业的农民常常规模比合作社更小,所以这些农民种植的成本会较高。因为成本负担不只是材料支出(毛利率),还有包含管销费用。
当然不是所有的合作社都对成员那么好,但通常来说,咖啡合作社就如其名:生产者合作,以改善咖啡品质、强化自己在供应链的优势地位。
咖啡种植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行业,随着全球暖化与咖啡价格的波动,让这件事从来都不简单。合作社致力于提供成员帮助、克服难关、建造基础建设、教育训练与财务规划、与出口商与烘豆师牵成直接贸易的线等等。